市面上其他防偽方案的真相

防偽的要求必須保障到消費者權益,消費者權益得以保障,廠商權益也同時可以保障

以終端使用者的需求來確立商品防偽的基本要求(參考政大張愛華 2004)
消費者對防偽的要求主要有兩點:
1.消費者可以立即驗證真偽
2.防偽裝置無法被偽造

目前防偽技術各有擅長,防偽產業欣欣向榮(全球年產2000億美金),但全球偽品卻依然持續氾濫擴大(每年6500億美金以上),為何會有這種突兀的「防偽產業越發展,偽品越多」的現象?究其根本,在於目前防偽技術多著墨於「裝置無法偽造」以及「廠商可以辨識」,但偽造集團不會販售商品給原廠,而是販售給消費者。因此原廠雖然可以藉由儀器設備驗證真偽,但買不到假貨;消費者沒有儀器可以驗證真偽也無法以肉眼明確區分類似防偽效果,因此成為偽品的受害者。可能買不到假貨的可以驗證,可能買到假貨卻無法驗證,正是今日偽品氾濫的主因–「消費者無法驗證」以及「防偽裝置容易被偽造或仿製」!    

條碼履歷

可上網查詢驗證
容易印刷偽造

1.印刷標籤,容易複製偽造,影印機就能偽造。
2.連線驗證,可能被假網址誤導。

印刷防偽

特殊油墨不易清楚辨識偽造容易,可以彩色複印或是不同油墨造成「類似效果」

新台幣千元鈔雖然使用特殊油墨印刷細緻花紋防偽,但是對一般人來說只要看起來類似就不易清楚辨識,例如彩色印刷很容易就魚目混珠。

雷射標籤

標籤類似,不易辨識驗證,雷射技術普及,偽造容易

1.雷射標籤廠商眾多,技術普及,非常容易製作類似效果標籤。
2.消費者不易清楚辨識。
3.大多數商品都用雷射標籤防偽,但還是有許多偽品出現。以知名的「N牌手機電池爆炸事件」來說中國蘭州的工人因為放在胸口的手機電池爆炸而喪生,事發之後舉世震驚,追查之後發現原來是「偽造的N牌手機電池爆炸」,其電池上雖然有「雷射標籤防偽」但雷射標籤技術普及「真電池」 和「假電池」一樣都有雷射標籤防偽,消費者無法確切辨識真假,防偽無效,導致此一事件發生。目前N牌仍然使用雷射標籤 防偽,新的「雷射防偽標籤」出來,新的「偽造雷射防偽標籤」就跟著出來,因此假電池問題仍然嚴重。

數碼防偽
只能驗一次
偽造容易:偽造電話和驗證網址容易釣魚詐騙

數碼(刮刮樂)防偽是利用一張貼紙貼附於產品表面貼紙上面有銀粉遮蔽驗證號碼,括開以後可以用貼紙上的電話或是網址用號碼進行驗證。
此類防偽技術,製作工藝簡單,偽造者可以設置假的查詢電話和網址,達成其偽造的目的

一般RFID
單一驗證值
有被「空白RFID標籤」技術偽造可能

目前的RFID多使用於封閉的通路系統,只有通路商所持擁有內含帳號密碼或是加密鑰匙的Reader可以讀取使用。此種設計不適合於所有消費者均能驗證的公開環境使用。因為所有人都有鑰匙的時候,等於防偽的安全門根本沒有鎖。

而完全沒有防偽機制的一般RFID標籤,其號稱能夠防偽的基礎是依靠RFID標籤上的「標籤唯一值」進行防偽,使用者讀取「標籤唯一值」後回傳中心作驗證,防偽的憑藉是依靠RFID晶圓製程的「製造障礙」。
雖然一般人無能力偽造此類RFID標籤,但是偽造集團有能力也有理由製作。一般RFID標籤,缺乏優仕達專利的「變動驗證碼設計」不適用於公開的消費商品防偽驗證,將會被偽造集團用「偽造專用空白RFID標籤」所破解。